八旬老人珍贵记忆存储进博山区档案馆 | |||
|
|||
近日,年近八旬刘持捷老人,在家人陪同下步履蹒跚地走进博山区档案馆。此行承载着老人一个崇高而又美好的心愿——将《追忆及工作笔记摘抄》等个人重要资料无偿捐赠给档案部门。 刘持捷,1943年出生,1964年参加工作,2003年退休,工作40年间历经多个政府部门。《追忆及工作笔记摘抄》,记录了老人的家乡、童年、学生时代、回村务农、四清运动、农业学大寨工作队的各方面情景。按照年、月顺序,用工作笔记摘抄的方式记录了他在博山区乐疃公社社长、乡长、镇长16年,在博山区大街办事处和城东办事处任主任的6年,在老龄委办公室任主任,直到退休的共计 30 年工作经历。摘抄的内容,主要是他的亲身工作经历,如春耕春种、抗旱双保、夏粮征够、植树造林、农业学大寨、知青工作、三秋生产、推广联产责任制。以一个普通基层干部的视角,深刻见证了那段难忘的历史。文字十分平实,既无华丽的词藻,也无曲折的情节。既无惊天动地的事件,也无感人泪下的场景,但细读、细思、细品、细悟,让人仿佛真切地置身那段曾经的岁月。 据刘持捷老人介绍,几十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记日记的习惯,用日记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变迁,“这个《追忆及工作笔记摘抄》,是从我的工作日记中摘抄编印成册的,捐赠给你们档案馆,留给文史研究者参考,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刘老先生还捐赠了《刘氏族谱》及老照片三十余张。“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刘老先生深有感情地说,“把这些珍贵的记忆交给档案馆,算是一个好归属,我放心了。” 近年来,博山区档案馆不断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挖掘档案资源,留住历史记忆,丰富档案馆藏,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博山区档案馆将坚持档案征集与开发并重,让群众广泛参与到档案工作中来,让群众亲身感受档案独特魅力,着力形成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