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永恒话题。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档案的利用工作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直接途径,所以,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业务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整个档案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立卷、归档、保管等等,都是为了利用。综观历史,档案工作记录过去和现在,同时面向未来,已经具有了存史、展史,影响当代、资助教化的特性。档案利用服务内容从单纯的存史、资政发展到与为经济、文化发展并举;服务对象从统治阶级扩展到社会组织、普通公众,如今,越来越呈现一种社会化趋势,即在遵守《档案法》的前提和要求下,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向全社会提供档案信息。 1、 档案需求社会化 档案用户的需求及其利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倾向性。如60年代人们由于政治运动的需要而查档案,80到90年代由于编史修志的需要而查档案,那个时期红红火火大量利用档案的繁荣景象至今让档案工作者津津乐道,而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的确立及公众档案意识的增强,社会要求档案馆不能再仅仅以编史修志及工作查考为主要服务目的,而是要满足社会各界、各阶层进行学术研究、决策、经济建设、个人取证、维护自身权益等,如:有的单位利用档案解决了棘手的问题;有人利用档案打赢了官司,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历史档案可用于展览,也可拍成影视起到教育作用等。100人就有100种需求,与需求目的的多元化相伴而来的,是内容的日益广泛性和现时性,越来越多的利用者需求的是近几年的政府文件,如劳保等方面时效性较强,能尽快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文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经济、贸易、工商、税务、金融等需求也将迅速增长。 2.档案利用社会化 档案工作中要由重基础工作向重利用工作转变,真正把档案工作着重点转移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上来,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突出利用工作,档案是一种有重大开发价值的人类精神文化财富,是一种待开发的社会资源。要改变“重藏轻用”的思想,把“死”档案变为“活”信息,把“文件库”变为“信息库”,以新技术和手段反映立体社会形象,为全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市场经济更好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档案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凭证、参考、记忆、储备的功能内容涉及干部、人事、社会、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在决策、科研、生产、经营乃至人民群众生活中具有强大的信息功能。政务档案信息公开就是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向社会公开,这样可使社会主体更清晰地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并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档案信息服务,更好的预测并选择和确定自身的行为,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3.档案信息社会化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要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步伐。”因此,档案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确立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新思路,使档案工作担负起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功能,邓小平同志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信息传播、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给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网络传递档案信息是全面开展社会服务的基础,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可以激发社会档案意识,提高档案的社会开放与利用程序,强化社会化服务功能,实现档案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事业要发展,就必须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在信息环境下,信息与物质、能源并列,是社会三大资源。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同开发一切资源一样,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档案服务,必将覆盖社会方方面面,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在不泄国家和单位秘密的前提下,实现档案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自身价值。 4、开放档案 档案工作要更好的发挥功能,就必须开放,档案开放是实现共享的必经途径,档案工作者要与时俱进,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放档案既是环境使然,也是档案工作的需要,世界各国已普遍接受了档案开放原则,英国丘园新馆每天接待二三百人,阅卷5000卷。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实行发阅览证办法;美国国家档案馆1988财政年度接待来馆查阅207921人次,还制成胶卷,让读者带回阅读。印度每年有近100个企业通过信函到国家档案馆查阅档案。日本1年答复国内外利用者信函、电话171次。档案开放和利用一直受到各国档案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有发律保证。我国在《档案法》和《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发布以来,档案利用范围越来越大,利用率越来越高。由封闭、半封闭向开放型转变,面向社会开放,打破自我封闭,借鉴外国经验。档案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改变“等、靠、要”状况,力争档案服务社会化,以此促进与国际社会合作与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5.创新社会化 创新是民族之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本质要求创新。档案工作的创新,是应对时代变革、夯实档案基础的必由之路。创新档案工作机制,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是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工作者要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观念新,思路新,工作方法新,知识新,服务新,要勇于探索档案工作新途径。创新裂变成机遇,面对机遇,强化大档案意识,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快、新、准”的信息打造服务品牌,通过查档、编研、网上公布等形式提供利用,广纳人才,调动人员的能动性,以档案工作者全新素质的提高,促进档案工作的大发展,开拓档案工作新局面。 档案工作同其他行业一样,正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巨大变革,档案工作只有通过自身改革和发展才能带来档案事业的繁荣,才能使档案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档案工作者要顺时势而为之,化挑战为机遇,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